草海“无”草,调查数据怎么说 | 科普时间
为系统解析草海水草衰退和水体浑浊的原因,2021年,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委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草海流域污染物、大气沉降、地下水,草海湖区和入湖河流的水质、浮游生物、沉积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等开展了全方位的调查和监测。
为此,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了近10年来草海生态环境的主要变化。一方面,2012-2020年草海出水口每周水位监测数据表明,自2013年开始草海水位较之前提升近1米,且水位落差减小(2013年以前有1.5米,现在约0.8米)。2015年以来,草海年均水位显著抬升并且年内波动变幅减小。持续的高水位和较小的水位变幅都不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水位过高不仅能抑制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还可导致水下光照不足,水生植物幼苗无法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另一方面,草海水浅浪大加速了沉积物再悬浮和底泥营养盐释放,营养盐增加促进藻类生长,导致水体浑浊度进一步增加,从而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甚至消亡,而沉水植物的减少或消亡又进一步促进了沉积物悬浮和营养盐的释放,形成恶性循环。
再来看看草海的鱼类数据。2022年,研究团队对草海全湖不同生境开展了详细的鱼类调查,发现草海鱼类群落结构并不复杂,仅有17种,这其中,䱗、鲫、麦穗鱼等小型鱼类是草海的主要优势种。通过对草海鱼类的资源量初步估算,发现即使在2021-2022年草海鱼类资源量最多时也仅640吨左右,主要以䱗、鲫、麦穗鱼等小型鱼类为主,草鱼仅占3%。假设草海的面积以3.2万亩算,草海鱼类资源量仅为约40斤/亩,这个数字远远低于长江流域其它典型浅水湖泊的正常鱼类资源量。由此可见,草海完全算不上“鱼满为患”。
此外,从生态调控的渔获物分析,草海确实存在一定数量的大个体草鱼,客观上说,草鱼的摄食对水草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草鱼产漂流性卵,需要在大江大河的流水中才能产卵和孵化,而草海是高原静水型湖泊,草鱼不能在草海自然繁殖。且草海水温相对较低,草鱼生长到如此规格需要6-7年左右时间。因此,在没有人工投放的情况下,草海草鱼的数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式增加,这跟草海水草在短期内断崖式的大面积且无差别的消失不相对应。
2021年7月开始,草海保护区采取水位调节、鱼虾调控、水草种植等组合措施,草海水生植被已经得到部分恢复。2022年在草海北岸、东岸和南岸部分区域藨草、水葱等挺水植物逐步萌发和恢复明显。2023年6月,调查发现水草恢复和萌发区域约7平方公里,占草海水面的30%左右。草海水温较低,今年水生植被复苏偏晚,预计到秋季水生植被会继续发育,草海重构鱼草和谐看到了希望。
未来,草海还应进一步加强水生态系统的长期跟踪监测,建立完备的水生态系统大数据和预警平台,为草海水生态系统的演变及时提供科技支撑和预警预报。
中科院水生所
即刻关注·享受科学
水生所英文期刊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 面向国内外水生生物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征稿:www.keaipublishing.com/watbs(编辑部wbs@ihb.ac.cn)欢迎投稿!
既然在看了,就点一下